转摘你的认知升级了吗
大数据的出现,机器学习的兴起,看待事务的方式可能有些变化,隐藏在内部深层的规律可以通过模型和算法表现出来。笔者最近的学习中,接触到机器学习后,我发现自己的一些价值观有些变化,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描述出来。下面时笔者阅读《我的架构思想》这本书的前言摘抄的文字,关于机器学习与认知的阐述:
以前都是依靠经验和直觉来"拍脑袋",再则把数据统计出来变成图表,"有经验"的管理人员根据数据来"拍脑袋",而机器学习根据一套完善的"套路"开发出一个模型,来帮助决策。一旦这个"套路"失效,只停留在这个认知层次的工程师,会束手无策,通过理解"套路"和模型背后的原理,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层次。------摘自《我的架构思想》
关于认知升级,书里面阐述了一个例子-盲人摸象。盲人只能从一个方面去触及这一事物,得到一个有失偏颇的认知,而我们可以通过全貌来看待,于是就笑话盲人。在未知的事物面前,当你只能接触到一个面时,我们何尝不是被笑话的对象。在多维生物面前,这一切定理不都是笑话!于是乎,在生产生活中,认知应该来升级呢,以至于不那么笑话,求得一个局部最优解(只能无限逼近,不可达到)?
于是笔者接触到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六个层次。在各个论坛学习一番,总结绘制为下面的一张图。认知领域六个层次分为:•记忆 Remember,•理解 Understand,•应用Apply,•分析Analyze,•评价Evaluate,•创造Create。笔者是运维工程师,类比到工作中:
1、记忆Remember就是认识并记住各种设备知识;
2、理解Understand就是领会设备的各个组件和功能,知道知识的涵义;
3、应用Apply就是可以完成设备维护保养工作;
4、分析Analyze就是完成分析设备故障,升级改造工作;
5、评价Evaluate就是对系统功能以及的科学、合理、有依据评价;
6、创造Create就是实现服务于系统的系统或脚本,或者在项目开始阶段就使其具有可运维性。
那么在工作中,起步于最底层,但不至于底层,而是要往上层够,你可能才会摸到脉搏。这就是笔者理解的认知升级。作为工作人员自我成长,自己应该有个概念或者意识,最好达到创造Create的水平;作为管理者,角色改变,应该把大家往上面赶,激发更多的创造者Creator,透过别人做事证明自己的业绩。
以上是笔者的一点拙见,是在被迫背了大量题库后的思考,也是一丝微薄的期许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来源: 简书】
【作者: 刘小白DOER】
【原文链接】 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2d0f387a0366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